Thursday, May 26, 2005

你的最高音有多高?

記得大概在我唸大學時(嗯…遠古時代了),我開始了解到古典音樂市場有衰微的跡象,雖然這現象有可能更早就出現,但豈碼在我比較有錢買CD時,便聽到老樂迷們如此的悲嘆:首先,代理唱片公司進片量變少了,很多好片子不進口。再來是一些絕佳的演奏已絕版不再復刻。然後是專賣古典的唱片行關閉(古典音樂雜誌老闆夫婦開的經典),其他一般唱片行古典部縮水,國內代理公司實行無庫存,到後來居然連普通的CD都要專單向國外訂購,而國外唱片公司關門、倒閉、合併,古典新片發行量愈來愈少,並總是舊酒裝新瓶…。這些「 歷史事件」都是台灣許多愛樂人親身經歷的事實。

不過在國外,特別是古典音樂發源地的歐洲,古典唱片市場明顯衰退的情況大概在二十世紀最後幾年才出現。唱片公司當然早早就研究過市場不振的原因,結論自然是很多方面的,有人說是資本主義盛行、美國娛樂文化的侵蝕,但也有人說是今天的音樂家們素質太差,引不起聽眾的興趣…等。這些在我來看都是原因,並且有些幾乎是無法挽回的,古典音樂的時代過去了嗎?某些情況來說是的。不過想要讓這優美樂音繼續蓬勃發展下去的法國人,在推動古典音樂方面做了很多功夫,只是在面對流行娛樂文化的衝擊,古典音樂的掙扎,我常常有種說不出的難過。

法國每年都有一個名為「Victoire de la musique」的音樂獎,古典、爵士與流行分別獨立頒獎。今天在歐洲當紅的法國年輕音樂家,如卡普松兄弟、假聲男高音Philippe Jaroussky等均出自該獎,而頒獎典禮也現場在電視上轉播,並找來兩位具有古典音樂知識的專業主持人來引導典禮的進行,這兩位主持人自從我來到法國多年來從未更換過,總是那一胖一瘦,好比勞萊與哈台。

會這麼說各位大概可以猜到我想罵人了。是的,這本來是個很好的構想,關於古典的音樂獎,請來專業人士主持,但問題在於這兩位主持人每每把觀眾都當成不知古典音樂為何物的白痴,其談話的腔調與詞彙snob且空洞到不行,請問這是在推廣古典音樂還是抬高古典音樂藩籬?他們最常使用的字彙是magnifique(優美的、極好的)、extraordinaire(超群絕倫的)、génial(天才的)三種,當然這些字本身無罪,但說了太多等於沒有說。舒曼的聯篇歌曲當然magnifique,史塔克的琴藝、卡芭葉的歌喉當然extraordinaire,不然頒特別獎給他們幹麻?而且需要你來講嗎?還不如閉嘴聽歌吧!但這對胖哥瘦弟話還可真多,講話每每急急忙忙連珠炮似的一味賣弄自己古典音樂知識,內容卻每每是讓人摸不清重點的音樂史零碎故事,實說在要不是我每年都有投票給最佳新人,我實在不想看那兩個白痴耍寶

另一則事件與法國Canal+民營電視台有關。Canal+這家電視台在歐洲頗有名氣,在法國因為常轉播足球賽(廣告費相當昂貴)而大受許多民眾的喜愛(特別是馬賽人)。Canal+還是法國許多電影的主要贊助者,比如風靡全世界賺進大把鈔票的「艾蜜莉的異想世界」,不過要收看Canal+的節目是要額外付費的。反正基本上只要和Canal+沾點邊的事物都和錢有關係,甚至是與錢有關的醜聞。不過在每週一到週五傍晚七點到九點間,該頻道會開放一個免費時段,播出一些包含類似藝文雜誌的綜藝與布偶新聞等的節目。這些節目行之十多年,曾經在一些製作人與藝人的努力下變得非常受歡迎,如今該節目已經手多位電視人,時間與名稱也改了又改,不過節目基本性質還是沒什麼改變,一樣是每天都會邀請幾位特別來賓,包括歌手、演員、導演、作家、運動選手、哲學家、政府官員、政客、貴族、最近醜聞主角甚至無所事事的Jet 7成員等雜七雜八沒有限制,這些應邀來賓多半是為發表了新作品或是有新的主題政治訴求要宣傳。而今年我就在這節目「先後」看到Angela Gherghiu、Roberto Alagna與Philippe Jaroussky三位當今著名聲樂家。

在這個節目看到聲樂家的參與,老實說我有點吃驚,雖然這三位的出現也是為了宣傳新專輯(那不知Natalie Dessay也沒有出現過?),可是古典音樂這種被視為較為嚴肅(或者該說較不受歡迎)的藝術領域,音樂家們通常都出現在較深夜更具智識性而非娛樂性的電視節目宣傳自己。不曉得是這一季的主持人Stéphane Bern先生想要讓自己的節目看來更具內涵(在Canal+?有可能嗎?),還是EMI與Virgin公司希望能將自己旗下的古典音樂家「明星化」,增加他們的曝光機會,讓專輯賣得更好?

答案很顯然是的後者。古典唱片公司也明白今天市場行銷的一些原則,想要古典音樂專輯大賣,音樂家本身的條件再優秀,若沒有借助媒體的推銷與宣傳還是不夠的。於是在這個前提下,音樂家們也要像時下流行歌手一樣上媒體作宣傳,與其他的節目來賓共同出席、談論一些自己的故事,嘲笑自己一番。

可是在Canal+這個節目中,觀眾很明顯地可以感覺到這些聲樂家出現的突兀性。為什麼突兀呢?因為主持人很顯然地對古典音樂缺乏認識,談話中所提出的問題通常與音樂毫無關聯。安琪拉.蓋爾基爾與阿蘭尼亞還好,談論的話題圍繞在不同文化的適應與婚姻與事業如何維持等(什麼跟什麼)。但法國目前最具潛力的假聲男高音Philippe Jaroussky就沒這麼好運了,我記得那天主持群開始提的問題還是:「什麼是假聲男高音?能不能現場唱一小段?」但接下來就變成:「你會不會厭煩男生唱假音被說成是娘娘腔?」另一個突然冒出來蠢到不能再蠢的問題則是:「你的最高音有多高?能不能唱一下?」

C‘est pas croyable !這是什麼爛到弱智的問題?還請他現場尖叫一下!假聲男高音這種精美的藝術,居然被當成稀有動物一樣在全法國最廣被收看的媒體上遭人實驗解剖!可是更遭的是年紀尚輕的Jaroussky似乎不知如何拒絕,一付在準備發聲的樣子,就在我想拿起搖控轉台時,謝天謝地當天同時出席的另兩位特別來賓還頗有水準,當場將這笨到極點的問題駁斥回去。

不過安琪拉與阿蘭尼亞也並沒有多全身而退。安琪拉的法文不夠好,女人的高音只得白瞪眼地被人取笑,阿蘭尼亞被問到最多的主題是「為什麼聲樂家身材比較豐碩?」。本節目另一個讓人受不了的地方,是主持人伯恩先生總是三位來賓同時「交差質詢」訪問,顧名思義,就是第一個問題針對甲,之後第二個問題針對乙…然後如此輪回下去。其實這種對答方式根本前言不對後語,常常甲來賓還沒完全答好,話題就很尷尬地被打斷並跳到與乙來賓有關的問題,伯恩先生當然會在些不相干的問題中間拉些關係,但其實根本就在硬凹,讓反應不及的來賓常摸不著頭腦。這也是為什麼安琪拉從頭到尾根本沒講幾句話(不過她的法文形容詞實在有限),而Jaroussky每每還沒講到重點就被插嘴打住。這些原本形象「高不可攀」的聲樂家,平常就與電視文化不太搭軋,上了該節目之後更變得「狼狽不堪」,好似給污辱了一番。我不知道唱片公司之前有沒有預期過這種結果?還是他們覺得「聲樂家也要放下身段與大眾親近」。那出版商是不是也該讓李維史陀、布希亞上上Canal+好讓大家更熟悉他們的哲學理論呢?

一個學音樂的朋友跟我說:反正那種節目就是那樣嘛!大家娛樂而已,那些觀眾誰會真的想聽聲樂家唱歌?

如果真要是這樣還不如不要上那種節目去嘩眾取寵自貶身價。試問有人會請帕華洛弟上節目然後請他唱唱幾個high C,並問她如何把到秘書當妻子嗎?古典音樂之美如果不能被今天的流行娛樂文化所接納,想要在體系下露點頭腳充其量也是被誤解的份。

唯一的正面看法,大概就是期待這些音樂家們的現身,能引起某些觀眾的好奇而發現了古典音樂的奧妙。不過在上述幾個例子來看,這種結果感覺很渺茫。

9 comments:

JP said...

Cher 卡米

你覺得那個Jaroussky歌唱的怎樣?
他那張專輯可以敗嗎?
上次去唱片行血拼時忘了找這張來聽聽~"~

Sommerbaum said...

Lieber JP

「假虎司機」實在是近年來少見的優秀歌手,他那張「偽瓦弟」的專輯曲目雖然都不是很有名,但表現非常好!推薦你去敗。有機會看到他的現場:寒得耳與八哈之類的千萬不要錯過!

JP said...

Merci beaucoup!

這週末有空我會去把他敗回來的^+++^

Anonymous said...

Jaroussky那一集我有看到,另外二位特別來賓是Richard Boringer與Robin des Bois的一個comédienne,忘記名字了。我記得就是他們說Quel con comme question!

前幾天還有位男高音也上20h10這個節目,我不太懂聲樂,但他看起來是來搗蛋的。

Sommerbaum said...

to Jean

是哦,男高音那個我沒看到。反正該台都是在吃晚飯看完新聞時順便轉轉的。Les Guignoles時間又太早了,還在看新聞呢!

Anonymous said...

哈哈~ 把他叫成 "假虎司機"~

呼呼~ 你提到這些電視的現象真是令人難過呀... 不過有什麼辦法呢?

(對了, 問一下, Gheorghiu 不是在法國和法國老公待那麼久了? 她法文還是不夠好嗎?
另外, 法國古典樂界一般對她評價如何啊? 就聲音, 詮譯和咬字方面他們覺得如何哩?

Sommerbaum said...

To 達米

很高興看到你的留言,一切都好嗎?
這篇文章裡提到的現象確實令我很失望,特別是Canal+那個節目的收視率是很高的。

關於Gheorghiu的法文,我看過她一個專訪,一般的表達她是沒問題,但遇到較深入的話題就明顯地字彙不足。另外談話性電視節目的節奏都會比較快速,就連一般法國來賓都很容易被主持人打斷,她那慢慢的速度更是不用說了。

至於樂界對她的評價大部份都是非常好的。反正她算是半個made in France,法國人都很愛捧自己人的啦!

Anonymous said...

哦,不太好 :P 呼。可是人總是要長大的說。

啊啊,不是要說這個的啦。之所以問,是因為之前看到有些(英美)樂評喜歡碎碎念 Gheorghiu 的法文咬字不佳。只是她和老公出了一些重要法劇錄音,目標就是在耕耘法劇啊~所以才想問問法國當地樂評反應如何。(話說回來,說到耕耘,Gheorghiu 真的有在舞台上唱過馬斯奈 Manon 全劇嗎?好奇...)

法國人愛捧自己人... 所以法國人應該很疼阿先生吧?:P

Sommerbaum said...

Cher 達米

關於她的咬字哦,我倒是沒看到什麼特別的批評。對我來說呢反正就是一般外國人唱法文,沒有特好也沒有特壞。

法國今天活躍的聲樂家:Alagna, Dessay, Petitbon, Jaroussky, Sandrine Piau...等,我想是商業市場考量的關係,評價都很好。特別是德賽,根本是被捧上天了,她喉嚨狀況不太好的那一陣子,就連擠出的尖叫都被說成是「戲劇性的表現」。那假虎司機更是不用說了,除了大力讚揚他有「接近」high c的音域之外,已經有人將之與卡拉絲相比了,see!